网络股票配资平台
图(1)民主南路大沙河桥飞架南北,在绿地碧水映衬下犹如美丽画卷。
(本报资料图片)
图(2)马村区安阳城街道安阳城村附近连片的光伏板在朝阳下如同湛蓝湖泊。
记者刘金元摄
在开发资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城市,如何才能走出因资源而兴、因资源而衰的怪圈?素有“煤城”之称的焦作,把发展目光从地下转移到地上,走出了一条分步转轨的路子。
简言之,我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质量之变,就是不反复、不折腾,蹚出了转型发展的新路子——文旅文创从单打独斗到融合发展;为民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关怀,城市竞争力、影响力持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曾几何时,焦作这个因煤而兴、以矿起家的城市留给人们的是“黑色印象”:灰暗的天空下,黑色的煤山,黑乎乎的煤矿工人,布满煤灰的道路和建筑……
而今的焦作,北有绿色太行,南有中原水乡,绿色园林遍布其间,绿色通道连接城乡。在“黑”与“绿”的变换中,作为资源枯竭城市的焦作,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转型之路。
产业转型“蝶变”后的焦作,紧扣“一核引领、两极支撑、三带协同”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建立健全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创新推动“文旅+百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串珠成链”三年行动。
焦作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因三分之二面积为平原,又被山水环抱而古称“怀川”,意为山水环抱之平川。以云台山为龙头,我市串联黄河、太极拳、北部山区、中心城区等核心资源,主题多样、分群分时、跨区域的旅游线路应运而生,一批重头文旅项目陆续落地,一批超前运作的前沿项目谋划储备,文旅融合联动发展破局成势。一组数据为证:2025年1月至6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4588.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1%和5.65%,文旅市场持续火热。端午假期,央视《焦点访谈》以《一景激活百业兴》为题,重点报道了焦作文旅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焦作文旅有过“异军突起”的辉煌,有过转型升级的阵痛,“破局成势”已成为焦作文旅30多年乘风破浪的鲜明个性。目前,旅游业已然成为我市新兴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我市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用好山水资源,以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景区为依托,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云台山景区先后推出春季汉服花朝节、夏季电音节、冬季冰雪节等热门IP活动,多元化、年轻化、时尚化成为景区新标识。
深化文化赋能,深度挖掘黄河文化、太极文化等七大文化标识,起源于焦作陈家沟的太极拳,202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太极拳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习练者超4亿人。我市做优城市文旅,加快谋划实施麦田里田园综合体、南水北调文旅小镇等城市旅游项目,建成恩州驿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多样化、精细化服务,加快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焦作城市啥模样?最大的开放式景区!通过空间利用、场景布局和业态培育,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构筑鲜明城市标识。假以时日,我市将建成焦作不夜之城、大众音乐之城、文化创意之城、生态康养之城和魅力公园之城。
让李商隐的《锦瑟》在焦作可亲可感,让“王维诗中的云台山”具象化,让世界非遗太极拳激扬“年轻力”,让“焦作宴”养生更养心……拉升情绪价值,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背后需要下真功高质量融合文旅文创,创造性转化怀川文化,靠产品支撑,用服务暖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坚持把高水平生态保护作为推动转型的底线,系统保护、源头治理、整体修复,持续提升转型发展含“绿”量。
生态优先,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我市编制印发《竖型废弃矿井封井回填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并在全国推广,累计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25.86平方公里,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率达96.73%,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2013年的58.72%提高到目前的87.43%,十多年增加近30个百分点。
系统治理,环境综合整治久久为功。我市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构建“1+28”规划体系。实施生态廊道建设、湿地保护修复等40多个领域500多个项目,扎实推动黄河战略落实落地;高标准打造大沙河、南水北调绿化带生态新地标,在全省首家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被住建部认定为“长制久清”;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800余个,大沙河河长履职案例作为全省唯一案例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0.33万亩,超省定3.49万亩的196%,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2%;通过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工程,河道治理29.35公里,矿山综合治理11万亩,恢复湿地3308亩,新增林地3.6万亩,新增草地8736亩;完成5104亩133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图斑修复。
集约高效,重点领域减污降碳成效明显。我市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构建碳达峰“1+10+7”政策体系,编制3895家企业应急减排清单。2024年,全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综合指数4.696,实现同比下降;优良天数236天,同比增加12天,优于省定目标2天;二氧化硫浓度、氮氧化物浓度、一氧化碳浓度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完成51个省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任务和58个省定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国家和省监管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在全省率先建成监管平台并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电监管全覆盖。
小切口、大民生。美好城市建设让怀川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可触摸、可见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市分年度开展美好生活提质行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2024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52,荣获省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突出单位。
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我市补短板、办实事、惠民生,让群众共享转型发展成果。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面貌。我市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城市产业布局,编制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推进畅达交通等六大行动、实施498个项目,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城区垃圾、污水处理率达100%,城区集中供暖普及率达90%以上,城市承载力持续提高。将北部浅山区100平方公里纳入中心城区规划管理范围,合理布局创新研发、科技服务等功能;规划建设19.6平方公里怀川高科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产业,破“工业围城”难题。
实施美好城市建设,坚持“小切口、大民生”理念,我市持续推进城市微治理、“绿廊碧道”建设、智慧停车、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打通拓宽和平街、牧野路等12条“断头路”“瓶颈路”,城市功能实现整体跃升;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我市出台“稳就业措施20条”“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创业措施17条”,将退役军人、未就业大学生、返乡务工人员等纳入以工代赈重点保障人群,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5.2%、低于全省平均值0.3个百分点;提升民生幸福指数,聚焦“一老一小”,高质量完成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和十大民生工程,成功创建国家级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入选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居全省第三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天更蓝了、水更绿了,企业更强了、名气更大了……一桩桩一件件的“变”,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而他们记在心里的,其实还有“不变”——始终坚持转型升级,一以贯之、坚定向前的决心和定力,从未改变。
天朗气清的焦作,处处在奏响转型跨越的时代旋律。通过多年持续探索,焦作找到了一条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当地市情的转型之路,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保持定力、久久为功,焦作未来可期……
记者孙国利
生态账本
■累计完成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面积25.86平方公里,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率达96.73%
■实施生态廊道建设、湿地保护修复等40多个领域500多个项目,推动黄河战略落实落地
■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0.33万亩,超省定3.49万亩的196%,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5.2%
■2024年,全市空气质量持续好转,综合指数4.696,实现同比下降;优良天数236天,同比增加12天,优于省定目标2天
■将北部浅山区100平方公里纳入中心城区规划管理范围……
图表策划:聂楠图表制作:车璇网络股票配资平台
牛金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