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真的很信任他,没想到他会这样做……”被害人朱某回忆起被诈骗的经历,仍懊悔不已。
近日,奉贤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诈骗案,犯罪嫌疑人陈某以代理租车之名,将车辆私自转卖。
奉贤区检察院深挖案件背后二手车交易行业漏洞,以检察建议促推行业规范治理。
因信任,特意买奥迪出租
2016年,朱某经人介绍认识了经营汽车租赁公司的陈某,便将自己名下一辆大众汽车交给他用于出租赚取租金。陈某一直按时支付租金,长期的合作让朱某对其很是信任。
2018年5月,陈某找到朱某,表示希望能租赁一辆较好的车,会给出更高的租金。朱某心动了,便将大众汽车出售,和陈某一起去4S店购买了一辆总价24万余元的奥迪轿车。随后,二人签订汽车租赁协议,约定租期4年,租金每月8000元。
然而,后续陈某却经常不按时支付租金,几经催促无果。朱某无奈之下,到陈某公司注册地所属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陈某限期归还车辆及所欠租金。2021年11月19日,法院判处朱某胜诉。当律师申请执行时,却发现陈某早就以18.6万元的价格将车辆出售。朱某立即报警。
车主不知情,如何交易过户?
经了解,上海市相关政策规定,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卖方在持有车辆产证、车主身份证原件的情况下,车主本人可以不到二手车交易市场,但必须上传车主的身份核验视频。然而,陈某却坚称在交易过程中并未提供朱某的身份证原件。
车主朱某未到现场,也未提供相关核验视频,身份证原件也如陈某所说没有提供,奥迪车是如何被交易过户的?
为了查清这一关键事实,夯实证据基础,承办检察官开展自行补充侦查,先后前往车管所、二手车交易中心调取涉案奥迪车交易过户的完整资料。经调查核实,交易过程中上传的资料包括被害人的身份证原件照片,陈某的谎言不攻自破。
原来,朱某购买奥迪车后,为了方便办理出租手续,就将车辆产证交给了陈某。2020年4月13日,陈某以“车辆需转租新客户”为由,向朱某索要身份证原件,一个月后才将身份证还给朱某。
检察官又进一步查实,二手车交易系统中上传的车主身份核验视频显示人证比对相似度仅32%。经反复比对视频中的“车主”与被害人朱某的照片,推定核验视频中的“车主”并非被害人本人,系他人冒充!
真相终于浮出水面,陈某骗取被害人身份证原件,又利用他人冒充被害人上传核验视频,从而完成车辆过户登记,事实证据确凿。
犯罪嫌疑人陈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已触犯刑法,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2024年6月13日,奉贤区检察院依法对其提起公诉。
被告人陈某当庭自愿认罪认罚,且在家属帮助下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并获得谅解。最终,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宣告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制发检察建议,推动长效长治
案件办理过程中,承办检察官察觉到二手车交易平台审核存在漏洞,平台规定人像比对相似度达到80%系统才能审核通过,但是陈某提交的人像比对相似度仅有32%,却成功完成了交易。
检察官高度重视,实地走访市商务委、二手车行业协会,全面了解本市二手车交易的行政法规、流通模式等,并就本案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交流。
2025年3月4日,奉贤区检察院召开“惩防二手车交易乱象,共促行业自律规范”座谈会,邀请上海市人大代表、市行业协会负责人及协会代表、市检察院检察官、奉贤公安分局交警支队民警共同参与座谈,为专项治理找准路径。市人大代表陈登峰表示:“检察机关深入剖析了二手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希望二手车行业协会积极推进整改”。
2025年3月31日,奉贤区检察院向市二手车行业协会制发检察建议并公开宣告送达,建议其完善申报信息审核等相关工作机制,高效、精准核实买卖双方身份,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定期对行业进行全面自查,依托大数据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查询渠道,提升行业信息透明度;突出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经销商、经纪公司等行业主体进行诚信引导,强化行业宣教,推进交易依规合法等。
市二手车行业协会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作出相应整改,包括修改行业相关章程及交易规范,督促行业成员严格执行;优化升级人脸识别程序、增设系统后台专人监管,确保采集的买卖双方信息的真实性等。
奉贤区检察院通过“点状”个案延伸到二手车交易行业“面状”治理在线配资公司,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业专项整治,不仅促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也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贡献了检察力量。
牛金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